首页 > 新闻中心
让城市深呼吸 | 郑州园博生态城片区城市设计发表时间:2021-07-29

1.jpg


项目地址:
河南郑州航空港综合经济实验区

项目名称:郑州园博生态城片区城市设计及地下空间与综合交通规划

设计单位: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导语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大气污染、环境不足、风貌雷同、人文缺失等问题逐渐显现。尤其近些年,全国多地空气污染,严重影响健康和出行。人们越来越渴望亲近自然、绿荫围绕、空气清新的生活环境。城市的管理者和规划者也在不断寻求城市与自然融合发展的合理途径……


2.jpg

郑州园博园内景




背景


2014年4月,郑州获得2017年第十一届国际园林博览会举办权,园博会选址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本片区的定位为航空港综合经济实验区未来发展国际化、生态型、区域性生产性服务副中心,为周边生产、研发、居住组团提供科技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和商务服务。


如何利用“园博会”的发展契机,打造航空港综合经济实验区生态城市的形象窗口,提升总体空间品质?2016年,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受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委托,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南侧的园博园片区做整体城市设计。


3.jpg

航空港综合经济实验区核心区鸟瞰效果图




规划思路


园博生态城区紧邻南水北调河道和苑陵故城,区位条件优越,景观文化资源丰富,未来将承担起区域副中心的职能;园博园片区将依托现有的生态、人文资源。


城市与自然融合发展的合理途径是什么?如何打造中原特色、园博特色的生态城市?”是项目团队主要的思考方向。


4.jpg

现状问题梳理


通过前期调研和SWOT分析(优劣势分析),项目团队综合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并融合中原特色和园博契机,最终提出了本次规划的整体设计概念:“中原生态城—一座会呼吸的城市”。


“我们希望在日益紧张、压抑的城市发展环境中,留出可呼吸的空间,构建持续有机循环的生命有机体,探索构建未来城市健康发展模式。”项目负责人解释。



设计亮点


在规划中项目团队从“构建绿色低碳的城市生命体”下手,融入了五大城市设计策略。



空间布局策略:有机生长


项目组以园博园为核心,构建有机生长的总体结构,形成“一核,四心,三区,多园”的总体规划布局。

5.png


一核:园博园生态核

园博与城市共生长,犹如种子般为片区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发展动力。

四心:围绕园博核的四个综合服务中心

以综合服务为主的缤纷天地,以生活休闲为主的乐活天地,以创智文化为主的创意天地,以科技服务为主的科技天地。

三区:三大生态低碳居住片区

围绕园博四大服务中心,通过园博生长绿廊和生态廊道围合,打造具有极高品质的生态低碳生活片区。

多园:生态低碳社区

组团内部生态社区细胞。



用地布局策略:紧凑组团


在用地方面,项目团队对该地区的“人流构成分析”和“功能组团分布”两方面做了重点分析,以求达到更精准布局。


6.png

功能组团分布图


从图上看,根据人流构成分析和生态网络格局,该区域形成了紧凑功能组团。围绕着园博园生态核心,第一层形成文化、商务、旅游、科创组团,第二层形成低碳社区组团。


项目组结合轨道交通站点设置综合服务中心、生活服务中心,以及社区公共中心等配套设施,因地制宜,合理控制开发强度与开发高度。此外,还对公共服务中心进行了具体的建筑设计。


7.jpg

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效果图




交通系统策略:低碳出行


为了保持园博生态城与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其他地区甚至更远地区的有效连接,规划中明确将5条南北向城市主干道和一条东西向城市主干道贯穿城区,这些主干道确保了场地之外的城市空间与水岸之间的联系,成为重要的生态走廊。


8.png

路网体系图


总体来看,规划尊重总体规划路网,调整了局部支路网走线,强化片区功能组团,加密部分支路网,营造密路网小街区空间模式,构筑低碳街区。


为了践行低碳出行的理念,项目团队将交通规划的重点放在了慢行系统上,在慢行街道设施方面,项目组在主要公共开放空间提供喷泉和座椅等设施以驻留行人和打造亲人的环境尺度,喷泉降低周围气温,并且增加空气湿度,从而创造凉爽宜人的户外环境。



特色风貌策略:多彩园博


“城市界面”用以指导城市建设,使城市形成良好的空间形态、风格特色、建筑造型等等。规划中,项目团队多次提出对该区域进行“界面设计”,以形成具有中原特色的风貌。


规划通过塑造生动的滨水空间,创造多元文化交融空间,形成井然有序,富有韵律的滨水界面,在滨水韵律界面的树干上通过景观开敞界面和重要道路界面进行生长,形成滨河开敞界面、景观韵律界面、道路连续界面。


9.jpg

滨河景观界面


此外,项目团队通过地标节点、广场绿地、城市界面以及滨水空间的有序组织,打造出了点线交织的城市公共空间网络,强调周边片区到园博园的最近直行通道,并从三个方面敞开空间:


1)以园博园为核心,重点打造滨水生态休闲空间,指状串联各公共组团。

2)围绕园博园塑造联系四大核心功能区的环状城市公共空间廊道,同时向外指状渗透,联系外围各生态住区。

3)通过邻里绿地构建完善的公共空间网络,保证居民步行范围可达。


10.jpg


项目负责人认为,通过建筑地标和空间节点可以塑造出具有园博特色的门户形象,片区中心区域结合了中原文化,通过轴线设计将其过度到地区核心,有节奏性和韵律感地设立空间高潮节点,使得整个地区特征得以强化,城市形象得以提升。



智能低碳策略:与时俱进


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如何让城市生活中的各种设施组建成庞大的物联网,相互联动相互感知,成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点。


为此,项目团队与时俱进,通过新型能源运用、智慧交通、智能建筑、智能基础设施、智能环境的整体打造,形成了规划区智慧运营体系,并在组团中心形成片区智能管控中心,形成规划区智能全覆盖。  


11.png

同时,建立雨水收集系统以及中水回用系统;估计建筑设置太阳能电池板,积极提倡和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保证片区绿色建筑比例大于90%。制定资源节约型低碳固体废物管理策略,分析片区固有废物类型,进行分区分类回收处理。


2016年,郑州成为全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团队也将“海绵城市建设策略”纳入了规划中,通过运用海绵城市技术方法——渗、滞、蓄、净、用、排的六字方针,发挥了自然水体作用,利用天然水系调蓄,并将水景观与雨水调蓄相结合,采用生态绿地以减少蒸发量。


12.jpg

海绵城市建设策略



结语

规划以“园博会”为契机,以“低碳”为标准,构建了适合实验区未来发展需要的国际化、生态型、区域性城市副中心的城市设计,并以绿色交通、智能基础设施为依托,形成了富有中原特色风貌的城市核心区,切实为实验区打造现代服务之城、生态有机之城、品质宜居之城助力。




部分图片选自公共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可联系删除。